欢迎访问365体育投注备用网址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内新闻
迎接2018文化之花别样红
365体育投注备用网址:http://www.bjttcw.com    来源:http://xxgk.qh.gov.cn    创建时间:2018/1/2 10:10:00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行走在青海大地,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剧场内、舞台上,好戏连台,精品剧目轮番上演;公园里、广场上,歌舞飞扬,观看的群众乐开怀;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里,读书、唱戏,掌声不断……2017年,我省大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在合力推进中实现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青海文化交出的答卷是— —创新了一次品牌节庆活动, 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中,文化活动季、旅游活动季、体育活动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设立了一项文化产业基金,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挂牌,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五年注资5亿元,支持设立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打造了一套高质量原创剧目,精心打造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在省内首演成功,观众反映良好,将于2018年1月赴北京、天津进行巡演;

  培育了一批村级文化中心示范项目,年内下达资金12768万元,在全省32个县建设完成87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面现已达到77% ;

  推出了一个文化生态实验区典型,全省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非遗项目记录、传习场所建设、传承人培训与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结合,形成了青海特色;

  完成了一批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深入谋划了省博物馆提升改造、西宁市三大实体书店改造、青海民族文化艺术中心、省文物考古研究基地等省级重大项目;编制了一套广受欢迎的文化交流丛书及专题片,为“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国外专家和文化部驻外文化机构负责人制作赠送了《大美青海画册》《青海-舞者的乐土》文化专题宣传片,向国内外嘉宾呈现了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大美”风范;……我省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真金白银催生出的一个个文化惠民工程,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2017年继续投资3000万元,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开展了文化惠民“百日攻坚”行动计划和“喜迎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公共文化服务周活动,使各族群众从文化发展中切实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依托我省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革命文化,挖掘整理特色文化,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迸发活力。

  2017年年底,果洛藏族自治州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第七期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培训班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正式结业。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果洛州从事唐卡、藏文书法、石刻、藏服饰和酥油花制作等主要技艺的29名学员通过课堂教学、考察观摩、交流研讨、实践训练等形式,学习了中外美术史、吉祥纹饰的艺术创造和创意设计表达的基础语言介绍等系列理论知识;考察观摩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博物馆、玻璃博物馆等艺术品展示点;交流研讨了藏族服装的样式及变化、掐丝工艺的提升与创新和唐卡绘画的传统用料等主题的非遗项目专题;课堂还现场体验了瓷刻、皮艺、泥塑、剪纸、木艺、竹雕和刺绣等非遗项目。培训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提高了技能、提升了技艺,为更好地传承非遗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果洛州非遗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注入了新的理念,为非遗文化产品走出果洛、走出青海、走入国际都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以融合促发展,以发展促繁荣。我省着力完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省政府批准设立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并正式挂牌,主要投向文化与旅游、科技、广电、体育、商贸、教育培训、农牧、互联网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复合业态。省政府认定我省6家文化企业为省属重点文化企业,为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广电:照亮公共文化服务天空

  本周:电影《大话西游》、电视剧《你好岳父大人》、科普片《基因与转基因》;今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19 — 20集) ……在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每个业务科室门口,都挂着这样一块“效率牌”, “督促”着译制人员当日和近期的工作。

  “目前,我们一年译制电视剧1600集、电影故事片50部、纪录电影10部。”译制中心党支部书记韦延红说, “将来每年的译制量可达到3000集以上,因为现在的条件太好了!”韦延红所说的“条件”是指在西新工程的支持下,译制中心刚刚搬入9936平方米的大楼,有8个影视对白录音棚、 1 个多功能录音棚、 1 个动效棚、 6 个合成室、 4 个编辑室、 45个翻译站点和媒资库……“我们的设备,应该和央视新大楼里的差不多了。”说起“新家当”,她的兴奋与喜悦溢于言表。

  “我们每3个月左右要向省内外30多个安多藏区的市(州) 、县免费提供节目。”韦延红估算,在安多藏区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大约70%的节目来自译制中心。

  现如今,广播电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在营造公共文化、引导文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省广电局影视内容创作生产实现新繁荣。推荐选送的纪录片《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电视连续剧《巴铁长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丝绸之路影视桥重点项目库。推荐选送的电影纪录片《瞿坛寺之谜》和动画电影《格萨尔王—王之崛起》入选青海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影视剧项目。

  电影产业花开日盛。新建县级影院10家,银幕35个,新增座位2966个。全省城市影院达到36家,拥有银幕161块、座位1.7万个。前八个月电影票房收入突破亿元。截至10月底,全省电影票房收入达1.3亿元,同比增长14% 。

  今年1月1日,循化、祁连、甘德、班玛、玛沁、杂多、曲麻莱等7县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标志着我省最后7个县的广播电视台告别了无正式台名和呼号的历史,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达到37家,我首次实现了县级广播电视台全覆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批复了33家县级广播电视台呼号,省、州、县三级广播电视台达到46个,青海广电传媒机构建设达到了鼎盛时期。

  2017年,省广电局举办了“喜迎十九大,万场电影下基层”“城市电影惠万民”“印记高原、大美青海,第二届微电影大赛”“优秀影视节目译制片下基层”等系列广电惠民活动。把5万场电影、 2 万台收音机和2825盒优秀影视译制节目光盘送到农村牧区,城镇社区;把979集电视连续剧和动画译制节目送到全省26个州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我省积极构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络。在全省建成了38个县级户户通服务中心、135个乡镇建户户通专营店,率先在全国实施政府购买直播卫星户户通维护服务项目,全省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维护服务全覆盖。

  在广电行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工作上,我省在完成1622个贫困村实施中央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和农村公益电影两项惠民工程的同时,重点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收音机进帐篷、贫困县级广播电视台采编播录设备购置等6大项目,投入资金达4.76亿元。省广电局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累计投入121.3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农村室内电影放映室;赠送了2000台电视接收设施和收音机;建起了电子阅览室、路灯、村级文化广场、广播室等。

  2017年,广播电视行业监管取得新突破。首次召开了全省传媒机构管理工作会议,加强全省37家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建设管理,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县(市)级广播电视台宣传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青海省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壮大地方党委、政府主流媒体舆论阵地建设,为提高广播电视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奠定坚实基础。与19家单位联手在全省开展了整治“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简称“黑锅”)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黑锅” 11569套,高频头667个,接收机58台,置换465套,捣毁“黑广播”发射点2处,立案查处商户1家,有效地规范了传播秩序,净化了电视荧屏。

  让文化名省建设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新时代文化要有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的重要地位作用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2018年,全省文化工作将把握和做到“五个坚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名省建设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坚持推进“文化名省”战略,在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中贡献青海智慧和力量。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在文化设施、文化惠民、文化产业、文化园区、文化市场、文化品牌、文化交流、文化人才等各个方面不断探索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努力闯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在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中贡献青海智慧和力量。

  坚持发挥青海民族文化的优势,在推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体现青海的特殊作用。以抓“工程”、抓项目的形式,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重点抓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文化记忆工程、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为全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提供有效价值引导和强大精神支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扎实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对宣传、文化、广电、体育等部门面向基层的各类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进行整合。 2018年建设完成701个村,并在每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明确一名村干部分工负责文化工作,选好配齐一名热心文化事业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服务。依托“三区”文化人才计划,立足当地村民,加强培育文化志愿服务组织,每村建立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文体活动团队) ,带领群众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和丰富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融合发展,牢牢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项目建设。协助指导黄南藏族自治州制定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编制发布《青海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着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力争“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占GDP比重4%以上,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实现零突破,培育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超过100家,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中努力为全省经济开辟新的增长极。

  坚持挖掘多元文化资源,着力加快文艺创作向“高峰”目标迈进的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强化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指导、扶持,鼓励更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创造之中,从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激发灵感、汲取养分,自觉把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创作推出更多彰显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更多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精品力作,在青海这片高原上真正打造文艺创作和生产的“高峰”。(李欣)